龙氏山庄,一个陌生的名字,一个古老的名字,一个神秘的名字……因为这个名字,因为好奇,记者专程来到了这个庄园,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龙氏山庄位于宜宾屏山县大乘镇岩门村,小地名“骑龙埂”,横卧金沙江和岷江流域三角地带。距今已有180余年历史的龙氏山庄,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750平方米,座西向东,呈品字形结构,由六个四合院组成,依山势而建,呈阶梯式分布。大门高耸雄壮,风火墙高低错落,碉楼犹存,别有风韵,属典型徽派建筑,其规模堪称南方徽派建筑之典范。
规模宏大的龙氏山庄
龙氏山庄始建于清同治二年,建成年代在清光绪初年。1982年7月,屏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屏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5月,宜宾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宜宾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龙氏山庄的大门为品字型连门墙,大门有石刻对联一副:业绍箕裘,祥凝凤阁;王言纶绋,恩满龙门;横额为:恩承址阙。从楹联看,可见龙氏山庄的历史和山庄主人的荣耀。背对大门,举目一望,群山环抱,梯田簇拥,视野极为舒展。面对大门,由下向上,直可以看穿整个山庄的四层天井的四道大门。
龙氏山庄庭院古朴典雅
走进山庄的大门,第一个院落便是搭建戏楼的大舞台。戏楼如今早已“香消玉殒”,我们无法一睹芳容,但从资料上我们可以看到:戏楼为八柱支撑,前端两根大石柱尤为突显。台高2.6米,宽5.56米,长4.4米,堪称宏伟。踩在杂草丛生的一席之地,我们只能为戏楼扼腕叹息。但令人喜出望外的是,在前院的墙壁上镶嵌着两块大型精致浮雕,每壁十二幅图案,刀工娴熟,雕刻精致,系“二十四孝”石刻深浮雕,为清代早期的扛鼎之作。
前院的墙壁上镶嵌着大型精致浮雕
前院底楼为过去龙氏家丁的住房和杂屋间,楼上为私塾,为以前龙氏子孙和佣人、邻里子弟读书习字所用。所有门窗均有镂空雕花,还题有诗词,屋内采光充足,空气清新,周围环境优雅,绿树成荫,实乃圣贤之地。据住在山庄的龙氏后人介绍,以前村里唯一的私塾就在这里,来读书的孩子都不用交学费,而聘请先生的薪水,一律由龙家承担,一年大约需要“八石租”。
龙氏山庄的建筑重点在厅房,由前厅、中厅和后厅组成,面宽阔,进深长,门坎以长青石精细打磨,外呈狐形,上覆以厚木枋,门上刻有窗格,雕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八仙过海等图案。前厅门楣上曾挂有木制以火炬形镶边的长方形皇牌,后厅和中厅的门楣上则分别挂有“竹苞松茂”和“德业崇高”金匾,是咸丰和同治年间庄园重修后亲友所赠,系当时书法名家之作。虽然这些牌匾都不复存在了,但龙氏山庄仍然根基稳固,龙氏子孙遍及华夏、枝繁叶茂。
厅后为后院,院坝宽敞,青石地板,现残存一对半人高的石制鱼缸,呈等边六角形,附有花边底座,石缸每侧均有精雕图案。后院正中为中堂,是龙氏先祖供祖奉神的地方,据说两侧为龙氏德高望重的人居住,前来拜访者,需经14道门,由此可见门庭森严非同一般!后院南北两侧为厢房,北侧厢房大多年久失修,部分损毁。但就在这样一个残垣断壁的厢房里,却珍藏着一尊从堂屋移来的九节香炉,其造型别致,上面镂空雕刻有龙、狮、人物、莲花等,图形精美绝伦,活灵活现,让人叹为观止!
电视台记者在龙氏山庄拍摄专题片
听大乘镇龙氏第五世孙龙贻高老人讲,龙氏还住在木槐溪的茅屋时,有一天,一位风水先生路经此地,因天气骤变,突遇大雨,于是前来龙家避雨。龙家虽然很穷,还是热情地招待了这位“不速之客”。风水先生为了报答龙家的深情厚谊,临走时对主人悄声说道,我在某地插了一根柳枝,下面埋了些许银子,到时你去拔出这根柳枝,如若它长出树根,说明我们有缘,你们就会得到那些银子,就当是我对你们的酬谢,如若柳枝没有长出根须,说明我们有缘无分,银子会自然消失。
风水先生走后,龙家怀着试一试的心里,去了他说的那个地方。插柳枝的地方非常显眼,柳枝不但没有干枯,而且还鲜活地摇曳在风中,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小树苗。他们按照风水先生所说,轻轻拔出了这根柳枝,柳枝不但青翠嫩绿,而且根须浓密,刨开土壤,一大堆金光闪闪的银子映入眼帘。龙家人有些惊慌失措,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只是举手之劳给了先生一个方便,却换得了如此丰厚的回报,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也更加坚定了助人为乐的善举。
龙家得到这笔财富后,为了防止别人的觊觎,并没有急于修建庄园,而是照常人学着和周围的农民合伙经营生意,并频频助人为乐,慢慢赢得了村里村外很好的口碑,也赚得了大把大把的金银,并奠定了龙家扎根此地的基础。不久,他们从山外请来了风水先生,选择了一个山势蜿蜒,如巨龙潜伏,左右分享岷江和金沙江“二龙”的惠泽之地修建了庄园,这个地方后称为“锦投屋机”,即今龙氏山庄。
据龙氏后裔龙贻君老人介绍,龙氏山庄呈现今天的规模和气势,山庄创始人龙德华及长子龙呤春和三子龙遇春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最主要的功劳还是次子龙瑞图。龙氏家本江西,伯高公46世孙龙行进在广东龙川立业,明太祖垂帘开疆之功,赐惠州府之长乐县(今五华县)东山南蛇岭建衙世袭千户爵,为广东始祖。伯高公63世孙龙展成于清乾隆前期入川,先住荣昌县,后由其长子龙元栋迁至屏山县大乘镇岩门村后方的木槐溪。当时的龙家并不宽裕,房屋简陋,生活艰苦,而龙德华及长子龙呤春、次子龙瑞图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后来,龙元栋通过经营生意,渐渐开始发家,并送子孙外出求学,后节节高升,功成名就。
龙氏山庄被公布为省、市县文物保护单位
清嘉庆年间,龙德华诰封中宪大夫,道光年间(1817—1824年),受封为资政大夫,于是出钱在骑龙埂上买地修建庄园。后次子龙瑞图受封中宪大夫,于清咸丰年间出资对庄园进行了重修,清同治庚午年(1870)荣归故里,再次花重金对庄园进行了大规模的翻修和扩建,于是一座金碧辉煌、雕梁画栋的豪华庄园矗立在了岩门村骑龙埂的“龙颈”。龙氏山庄竣工当日,庄园鞭炮齐鸣,锣鼓震天,舞龙戏狮,好不热闹!龙家在庄园设下盛宴,摆上了“十三碗”,招呼前来贺喜的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并获赠“德业崇高”等金字招牌。龙家也趁机紧紧抓住“龙头”,操控着龙氏发展的命脉,促进了龙族的兴旺。从此,庄园声名大振,事业蒸蒸日上。
对于龙氏山庄的价值评定,屏山县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龙氏山庄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生活防御功能齐全,是晚清社会动乱时期官宦大族家庭的典型建筑,对晚清时期川南的社会状况、社会心理及思想观念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外地游人对龙氏山庄赞不绝口
如今,这座神秘的庄园逐渐揭开了它那传奇而神秘的面纱,走出了屏山,走向了外界,让世人充分领略它的神秘与古朴、精妙与绝伦、经典与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