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夫公及《显仕录》(选载四)
宋元之际的仁夫公及《龙氏衣冠显仕录》辨
四川 龍一樂
仁夫公生卒
关于仁夫公生卒,有多种说法。作为龙氏后裔,理应尽可能弄清仁夫公生卒年代,以助于我们了解和理解仁夫公所处的时代风云,进而有助于我们对《龙氏衣冠显仕录》(笔者综合三个版本《实录》的篇名,并根据《实录》内容而取之)的认知。
关于仁夫公的生年
仁夫公祖居地——江西鄱阳水东上井。从曾祖起自鄱阳徙永新邑之背巷。
目前,关于仁夫公的生年,已见的有四种说法:一说生于南宋淳祐四年甲辰(公元1244年),一说淳祐十一年辛亥(1251年),一说宝祐元年癸丑(1253年),这三种说法常见于各种转载。第四种说法是“龙仁夫(1258~1342)”,见于雷池故里三孝之乡——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历史人物。
南开大学文学院李超《元代文学家龙仁夫考》考证仁夫公出生于公元1253年。
笔者参照多种资料,也觉得仁夫公出生应是1253年。谨举三例:
一见江西永新登丰乡南城村(今永新澧田镇南城村)龙氏编纂的《龙氏族谱》中保存的仁夫公的书信:天历己已(公元1329年)三月三日家书:“余生宋末,长值危时……天历戊辰(1328)之冬,归自陕西,语侄孙震亨兄弟曰:吾年七十有六,狂驰道路三十七载。明年致仕……”。
二见邓绍基、楊镰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辽金元传)楊镰、张颐青《元僧诗与僧诗文献研究》介绍释道惠《庐山外集》,卷首有 “泰定元年(1324)七十二叟庐陵龙仁夫”,“延祐三年(1316)临川姜肃”所写序各一篇。
三见元人陶宗仪《南村辍神录》卷二十八“爵禄前定”条,记宇文公谅入浙省试院头场,试官以文不中式将黜之,时主考龙麟洲先生,江西老儒也,年八十余,力主此卷,卒置榜中,及会试,果中高第,授同知婺源州事。宇文公谅在《元统元年进士录》中,他参加浙省乡试是头一年,即至顺三年(1332),时为第七科乡试。
以上三例,足可佐证仁夫公出生时间当是1253年。
关于仁夫公卒年
一说:仁夫公殁于公元1335年。墓在阳逻武矶山。
同郡好友、文学家、诗人刘中岳《祭龙麟洲文》:元统三年(1335)春正月,陕西提学、麟洲龙公卒于乔安之寓舍。越九月二十有二日,里契弟刘某至身武昌,谨以清酌之奠,祭于公之几奠(见朱粦尊《静志居诗画》卷四)。各种名人传记、辞典,包括《元人传记资料索引》,正是据此得知龙公仁夫卒于1335年(见李超《元代文学家龙仁夫考》-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1卷第四期>)。
现常见的各种网文,大都说的是仁夫公晚年侨居湖北黄州黄冈(1996年为黄冈市黄州区,仁夫公墓今属武汉市阳逻开发区),没几年,就过世了。
仁夫公1335年逝世后葬于阳逻武矶山,他的门生在他的墓前树有一块“龙夫子之墓”的墓碑。过去士大夫经过仁夫公墓前,都要下马下轿拜谒。清康熙年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阳逻人陈大章有《过龙仁夫墓》诗云:“一曲琵琶怨未终,弃官投老此山中。苔荒马鬛三秋雨,树暝乌啼万壑风。衰草不生亡国梦,夕阳依旧大江东。问津台北黄华谷,家祭谁知告乃翁。”
现湖北武汉新港建设,为提高文物保护,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准备将阳逻周边,包括龙仁夫墓等古遗迹的保护利用列入港区的发展规划。在未来的建设中,把古遗迹的保护利用作为港区文化品牌推介。在武矶山上修复龙仁夫墓,立碑镌刻历代诗人吟咏武矶山、拜谒龙仁夫墓的诗词歌赋。与现存新洲地面唯一受皇家敕封的明代柳夫人(龙母)墓并存于武矶山。清代诗人秦乐天“舟过阳逻石壁观龙仁夫书”诗云:“阳逻矶头秋水落,石壁下瞰蛟龙阔。上镌四字大径尺,传是龙仁夫所作。……眼中若肯有人拓,应胜焦山瘞鹤铭。”在修复龙仁夫墓的同时,重刻“淮甸上游”于武矶头石壁之上。使武矶山逐渐形成阳逻港区不可多得的名胜旅游和凭悼先贤的圣地。
另一说:仁夫公卒于1342年,墓在望江县团山乡同盟村悬顶山麓。
合肥在线-合肥晚报载文,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历史人物之一:龙仁夫(1258~1342),字观复,号麟洲。宋五经博士,曾任湖广儒学提举。原籍江西永新,后居湖北黄冈。元初因兵乱随父避居望江太阳山麓。
:2008-10-11安庆介绍望江境内的主要古墓葬,关于龙仁夫墓:墓地坐落团山乡同盟村悬顶山麓,土冢,面积约60平方米。墓前原有青石砌成的拜台及石碑。明天启年间,县令彭参表其墓曰:“世载其英”。都御史郭维经过龙仁夫之墓,赋诗以赞之:“鲁殿灵光亦草菜,先生常有五经台。不辞避地家千里,偶寄封邱土一堆;铭石旧文犹宋字,存祠嘉乐是南陔,孙枝树树堪题赠,节在高松气在梅。”原墓碑被毁,墓堆尚存。
2012年10月14日安庆第十五届人民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公布的《安庆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其中:龙仁夫墓,元代,墓址:望江县凉泉乡韩店村。
看来,多种说法的仁夫公生年,其实仁夫公自己早已说清。仁夫公的卒年,当年同郡好友刘中岳《祭龙麟洲文》之说似可信。只是仁夫公殁后究竟是安葬在湖北阳逻武矶山,还是安徽望江县团山乡同盟村悬顶山麓?因这两处都是仁夫公生前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山水相连、风景秀丽、人文荟萃,也可说都是仁夫公的至爱,心神向往之地,难怪他晚年徙居此地。加之这两地都有龙氏后裔自称是仁夫公同宗本家。仁夫公卒葬之地竟至成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