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仁夫公父子年龄及其他(二)
大家争论仁夫公父子生卒问题焦点梳理:
(一)四川龙一乐的认知:
据吾上面所摘《龙氏衣冠显仕录》(比对整理文),以《龙氏宗谱记录》为基础,以《永新实录》和《武陵实录》两篇比对参照,再参考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我的解读如下(注: “”引号里为逐句引用的原文, —— 【】() 破折号后的方括号或圆括号里为笔者的解读或(说明),特此请读者注意。)
1、 仁夫公父亲文卿公(1210-1283)享年74岁。
“余祖皓公,字闲省,讳闲省字(号)皓庵,敦崇诗书,忠厚温文。(生先君)子书、字
讳文卿公,即先君也,” ——【我的祖父讳闲省、字皓庵,一生敦厚、崇尚诗书,为人忠厚、温文尔雅。只有一个儿子,讳文卿,就是我的父亲啊。】
“中理宗宝[庆][绍]定丁[亥] (1227)[辛]卯[1231]乡举。中理宗宝庆三年丁亥举。”
——【在理宗宝庆三年丁亥(1227)和绍定四年辛卯(1231)间中了乡举】
“文卿年二十四,绍定六年癸巳(1233),以词赋魁八邑。初任宜春令。”
——【我父亲24岁的时候,绍定六年癸巳(1233),参加词赋科考试,在周围郡县夺得头名。初入仕时,担任宜春县令(未考证)】
“淳祐二年壬寅(1242),辟升光州录政(事),参政大夫。淳祐六年丙午(1246),再辟光禄政大夫。监上西狱祠。” ——【 (两宋时期光州均隶属淮南西路,辖固始县,商城县,仙居县,光山县。北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光州改为光山军,南宋嘉熙元年(1237年)兵乱,光州徙治商城县金刚台。)理宗淳祐二年壬寅(1242),先任光州录政(事),淳祐六年丙午(1246),升任光州禄政大夫。监上西狱祠。(未考证) (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年)置光州招讨司。) 】
“皓庵[子]先君幼孤,兄正卿,抚育若己出儿,长而事兄犹父。里街(闾)称善。兄殁,丧哀三年,不御酒肉。语及其兄,辄流涕。蜀宪左谟有诗曰:“挽回旧日分争俗,请看新迁孝悌家”之句。” ——【我的父亲,从小就成了孤儿,堂兄讳正卿,抚养他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我父亲长大了,对待他这位堂兄,就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周围邻里街坊无不称赞,羡慕。堂兄过世,我父亲为之守丧哀挽三年,不沾酒肉。每当说到这位堂兄,就痛哭流涕。当时四川来此任职的一位宪官名叫左謨的写诗赞叹:“要想把当前一些人动辄就打架角孽、争吵斗殴的社会恶习,挽回到过去的文明礼尚,请大家看看这新迁来的孝悌之家,好好向他学习吧。”】
“理宗景定间[1260-1264],老疾致仕,寿七十四终。” ——【理宗景定年间 (1260-1264),年龄大了、又有病,就退休了。享年74岁辞世(1210-1283)。 】
2、 仁夫公(1253-1335)享年83岁。
“度宗咸淳十年甲戌(1274),晚生小子,余讳(予名)仁夫,字观复,号麟州。少志举子文章,颇绍前来。长习《易》。” —— 【晚辈我名叫仁夫、字观复、号麟州。从小立志学好文章好参加科举考试,还颇能像前人先贤以来那样勤奋努力。度宗咸淳十年甲戌(1274)那年,我已二十一、二岁了,长大了,对《易》有了兴趣,开始学习研究。】
“宋末科废,天朝(大元)混为一海(区)宇,至元间(1264-1294),从师泰和。”
—— 【宋朝末年,(战祸纷飞。1273年,江北已纳入了元朝版图,1275年,南宋王朝在杭州投了降,1277年永新兵燹。。。。。。)科举废了。(举子梦也做不成了。那几年,跟着父亲在安徽望江避难。好在研习《易经》,入了迷,深山老林里也与世无争。) 后来,元朝统一了全国。1277年,吉安地区开始使用元世祖至元年号,到1286年,这些年,我到泰和一边教馆,一边继续学习、研究学问。】
“时程钜夫,奉诏求贤,泰和荐(举)予归朝,三试屡(lv)中,首选翰林观政。”——【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得了天下的元世祖忽必烈,胸怀大志,要治天下,用汉人,习汉法。承袭辽金宋,迅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得需要大量的有文化的人才啊,忽必烈对他信任的汉人大臣程钜夫的治国理政建议多有采纳。程钜夫(1249年-1318年)号雪楼,元朝名臣、文学家。程钜夫少与吴澄同门,世祖赏其识见,使入翰林,累迁集贤直学士。至元十九年(1282年),程奏陈五事,又请兴建国学、搜访江南遗逸、参用南北之人,其建议均被采纳。行御史台事, 于江南推荐赵孟頫等二十余人,皆获擢用。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拜侍御史,丞相桑哥专政,程钜夫上疏极谏,几遭杀害。其后历官大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翰林学士承旨,并参与编修《成宗实录》。卒后追封楚国公,谥文宪。 程钜夫历事四朝,为时名臣,其文章雍容大雅,诗亦磊落俊伟。有《雪楼集》三十卷。)程钜夫第一次带著用汉文写的诏书到江南寻求人才,(自此,蒙漢两种语言和文字并行通行全国。)泰和推荐我归朝入仕。(我在泰和教馆10年左右,和老乡刘诜、刘申岳等青年才俊都是很要好的朋友,大家在地方上都是很有名气的人物。)因我无前朝功名,但层层考试,都名列前茅,最早被选入翰林院。 】
“初,宋相赵子昂归元。” ——【 当初,南宋疆域相继被纳入元朝版图, 末朝宰相留梦炎等一批官员先后或投降或归顺了元朝廷,后朝廷又四处,特别是到江南遍寻人才,赵子昂 (赵孟頫(fǔ),号松雪道人,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忽必烈赞赏其才貌,两年后任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元贞元年(1295年),回京修《世祖实录》。鉴于元廷内部矛盾重重,赵孟頫便借病乞归。累官翰林学士承旨。)等一批饱学之士也先后归朝入仕。 】
“以琵琶亭题诗显。” ——【 后来,仁夫抓住元朝廷兴建国学这一时机,以琵琶亭题诗明志 ( 琵琶亭,在今江西九江市长江边,因唐朝白居易一首“琵琶行”而得名,成为了一有名的旅游景点。白翁此诗,道出了他忧国忧民的赤胆忠心和无奈,也道出了他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底层民众,为之鼓与呼。仁夫公是深解白翁诗意的。故“琵琶亭题诗”,巧用嫦娥典故,取其“愿为拯救天下苍生,而甘愿牺牲,自飞月宫”之意而用之。全诗紧扣主题,暗喻仁夫公认清了形势,顺应元朝兴汉学、习汉法的主流,主动从翰林出京,兴学办教,做出了值得龙氏后裔骄傲的业绩。) 离开呆了四、五年的翰林院(在翰林院被赞为“清华才子”,雪楼还亲自给送了一块“翰苑菁华”之匾。) 1291年前后走出京城,兴学掌教,在大江南北辛勤奔波37年。】
“自翰林出任江淮、湖广、双溪、南阳(崇阳)山长,至元丁亥(1287),元武宗至大四年辛亥(1311)升广西(东)梧州教授,擢提举陕西儒学。甲寅(仁宗延祐元年1314)开科,湖、淅、河三省聘主考。” —— 【 我以翰林观政的身份,先后在江淮、湖广等地抓兴学办教之事,还亲自出任双溪、南阳等书院(学馆)的山长(校长),亲自讲学,执教。先后升任广西梧州教授,陕西等处儒学副提举。仁宗延祐元年甲寅(1314)元朝廷恢复科举考试,湖广、江浙、河南三省,先后多次聘请我为主考官。 】
“老幸有子,子一:名奇,字巽(xun)(异)之。纪名应卿,太学。进士,未仕而殁。三世单传。今幸有孙二:珊(shan)、玻,长入大(太)学。亦祖宗德泽所及,以承宗祭祀。暂家黄州。巽之纪名乡举,暂家齐安。”——【幸老年得了一个儿子,名叫奇,字巽之。以应卿之名纪名乡举(为太学进士)未入仕而过世了。我三世单传啊。今有孙子珊、玻,长大都入了太学。现全家暂时都还安好。】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