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仁夫公《题琵琶亭诗》
《题琵琶亭诗》是仁夫公所作肯定无疑
元一首《题琵琶亭诗》:“老大蛾眉负所天,尚留余韵人哀弦。江心正好看明月,却抱琵琶过别船。”
后人几多疑惑、几多惆怅。有人说是无名氏作,但文献上大多认定是元代名儒龙仁夫所作。数百年来,各地龙氏修谱广为引用的仁夫公“龙氏宗谱记录”中,仁夫公自述:“以琵琶亭题诗出任江淮湖广双溪南阳山长”,这再明确不过地表明了《题琵琶亭诗》是仁夫公所作,毋容置疑。
讥讽“背宋降元”是汉民族和儒士的自然心声
《皇元风雅前集》卷二选入仁夫公诗六首,以《陈平章席上题琵琵亭》最有名。而《隐居通议》等书说此诗为讥讽南宋降将吕文焕而作,也有说是讥讽投降大元的南宋宰相留梦炎的......
虽讽刺对象各说法不一,但前人大多认为仁夫公在琵琶亭题咏此诗,以讥讽背宋降元的吕文焕/(陈平章)/(留梦炎),則是肯定的,意思大同小异而己。
如讥讽吕文焕说,仁夫和降元的原宋襄阳守将吕文焕要好(未考证,不知此说能否成立),一次吕及其子弟一起,在琵琶亭宴请龙,大家饮酒赋诗。酒酣之际,吕命龙作诗助兴,仁夫在席间以琵琶亭为题,当即吟诵一首:"老夫蛾眉别所天,至今遗恨寄哀弦,江心正好弹明月,又抱琵琶过别船。" 吕文焕的子弟们听了,羞愧得都掩面拭泪,酒也不喝了。吕文焕对此十分恼怒,记恨在心。吕文焕这时的权力很大,着意要把仁夫贬出京城。
蒙元灭宋,人民遭受了太大的苦难,特别是抵抗到最后的江南。大汉族主义情怀、儒士的愚忠,歌颂和怀念如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鄙视、唾骂秦桧、留梦炎之流汉奸卖国贼。《题琵琶亭诗》之类似讥讽“背宋降元”的诗词,更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反抗和发泄不满的心声,讽刺谩骂汉奸国贼的俏语,痛刺民族败类的投枪和匕首。
但《题琵琶亭诗》真的是讥讽“背宋降元”吗?非也。
为什么后人认定仁夫公《题琵琶亭诗》是讥讽“背宋降元”
可能是后人认为仁夫公是宋之遗老,有名气,有气节,理当讥讽“背宋降元”。
后人,特别是明、清时人,为啥认定仁夫公这首诗就是讥讽“背宋降元”的那些人呢?
窃以为:概源于仁夫公兴学办教、桃李满园,天下龙门、夫子长传,人们盛赞仁夫公为一代名儒。加之仁夫公诗文绮丽,道学深远,仙风道骨、气节非凡。更因大家对仁夫公生平不甚了了,好多人认为他是宋之遗老,没有仕元。
如:明人在《儒学列传》中说:同郡龙仁夫,字观复。刘岳申,字高仲。其文学皆与诜齐名,有集行世。而仁夫之文,尤奇逸流丽,所著《周易集传》多发前儒之所未发。岳申用荐者为辽阳儒学副提举,仁夫江浙儒学副提举,皆不就。
名家修史都如此评解,在社会的影响可想而知了。
就是不做你元朝的官。在儒家的道德伦理下,人们自然赞赏他们。认为他们很有民族气节。《题琵琶亭诗》,表面看,似有讥讽之意,可能就难免编排出不少故事来。
《题琵琶亭诗》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先了解下历史大背景
事实上仁夫公是“归朝入仕”了的。看看他在历史大变革时期的态度。
辽金宋元,神州大地战乱频繁,国破家亡,各族人民深受其难。
北方“全真道”应运而生。集儒、佛、道于一身又不脱离以道为主的“全真道”,大力弘扬伏羲以来的华夏大道思想,大力抢救、传承、宏扬华夏民族文化,以伏羲、黄老为主的华夏宝贵典籍得以大张旗鼓印制和传扬,济困救世,历史潮流不可违,尽可能减少和减轻人们的痛苦,“全真道”崛起。
中华大道思想自然了解神州大地众多民族的生发衍变,特别是辽、金在北方建立政权,契丹人、女真人和汉人的交融,改朝换代,自然消长。“全真道”对金、宋、蒙的相请,丘处机认为金朝有“不仁之恶”,南宋有“失政之罪”,都被他拒之,丘处机选择了成吉思汗。不惧高龄,不畏数万里跋涉,和西征中亚的成吉思汗会面。丘处机“一言止杀”,成吉思汗要统天下,听从了丘处机的告诫,不能一味把人民当牛羊掠夺宰杀,忽必烈承袭之,建大元,后期的灭宋战争,比起初期,烧杀抢掠要节制得多了。
仁夫公习“易”多年,“全真道”影响深远,本是神州大地不同族群,改朝换代,轮流当皇上。他深谙“易”理,怎不知“变”。顺势而为,像丘道长,才能济困解难,为民做实事。
故,少年时期,他随父避难于安徽望江,远离战祸兵燹。青年时期,“泰和荐予归朝”,“屡中首选”。这不能不说是仁夫公“习易”的影响,归朝入仕的基点
《题琵琶亭诗》在当时情势下,怎可能讥讽“背宋降元”
讥讽之说,现在我们好好分析,感觉似不大对头,不太合情理。
试想想,大家都在元朝共事,仁夫公怎好去讥讽人家。这是其一。
其二,正如有宗亲提及,不说吕文焕、留梦炎都是朝中大员,仁夫公能这样不识时务?和政府唱反调有啥意思?
其三:1286年(元至元二十三年)正月,元世祖准许吕文焕以江淮行省右丞请老,辞官归乡(仍任其子吕师圣为宣慰使)。吕也是舞文弄墨之人,刘平章乃少年才俊,当然,作为文人间,诗文唱和,仁夫公和赋闲老者吕文唤,或少者刘平章,或有可能同席,饮酒赋诗。但和留梦炎,則不太可能同席,留是1244年南宋状元,当时留在元已官至丞相,也一老翁,怎可能和还是无名之辈的人同席呢。或仅是题诗,唱和之作,也不见世传。
其四,时人集当时悼念崖山之战的诗文及作者,30多人,其中就有龙仁夫。幸元时还无后来明、清的文字狱,否则…….仁夫公还犯傻,无故去树敌,自惹麻烦吗?
总之,作为时在翰林院供职的仁夫公,犯得着无由去冒犯朝中大员和后起之秀吗?
故,《题琵琶亭诗》在当时情势下,讥讽“背宋降元” 之说是难以成立的。
其实,《题琵琶亭诗》,是仁夫公要走新的人生路的宣示
能在翰林院供职,是多少士子梦寐以求的。仁夫公还得了“清华才子”的美誉,也得到程钜夫的赏识,亲赠“翰苑箐華”之匾。
可君知否,元的翰林国史院,就是个蒙人阁老的“养老院”,汉人南人词臣撑元門面的摆设。特别是“蒙古翰林院”分设后,翰林国史院可说基本无所事事。
仁夫公习《易》怀《道》,金元以来,“全真道”屹立大江南北,不会不深深影响着仁夫公。
与其在翰院混日子,怎不去做自己认定的事。
或许,《题琵琶亭诗》是一次诗文唱和。
或许,仁夫公就是借《题琵琶亭诗》以显心声。
诗言志,仁夫公借“琵琶亭”之形,唱和“琵琶行”之神,触景生情而“题琵琶亭诗”
琵琶亭,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长江大桥东侧。因白居易一首《琵琶行》,成为了九江市一大旅游名胜。
唐安史之乱后,白居易被贬浔阳城(江州、九江),一次夜送友人长江边,忽闻江上琵琶声,写下了《琵琶行》一诗。《琵琶行》和《长恨歌》一样,是具有独创性的现实主义名作。当时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可见其影响。
宋人洪迈认为夜遇琵琶女事未必可信,可能作者是通过虚构的情节,抒发他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容斋随笔》卷七),也抒发了“长安故倡”的“天涯沦落之恨”。
对白居易的《琵笆行》,仁夫公不会不知道。仁夫公“题琵琶亭诗”,借琵琶亭,唱和白乐天的《琵琶行》。
“老大娥眉负所天,忍将离恨入哀弦,江心正好观明月,却抱琵琶过别船。”【“琵琶亭题诗”(或名《题琵琶亭》、或名《陈平章席上题琵琶亭》),从《元诗选》、《四库全书》……到今人书刊,至少有十来种不同版本,但也都只是个别字不同,大意是相同的。笔者有意列出了三种版本。】
仁夫公借白翁诗“老大”“娥眉”(琵琶女)来暗指嫦娥。
【“嫦娥奔月”神话,:中国家喻户晓。讲述了嫦娥被逼无奈吃下了仙药(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故事。“嫦娥奔月”神话,也有多种版本。
其就有一“拯救黎民”之说:后羿是远古时期有穷国的国王,力大无穷,勇武善射,但性格暴戾,滥施苛政,弄得民不聊生。但后羿也想长生不老,他恰好又从王母娘娘那里搞来了可以成仙得道的灵药。美丽善良的妻子嫦娥得知此事,为使百姓免受后羿长期的残暴统治,就偷偷把仙药吃了,化作仙女飘向月宫,成了月神。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为了黎民百姓,这正是“全真道”致力的。当时元朝为了在中原站稳脚跟,也大力兴学办教育。仁夫公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顺应时代潮流,离开翰林院,走出京城,做实事,兴学办教,为传承华夏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君不见,狂驰道路37载(1328年家书语,倒推大概应在1291年前后,仁夫公1286入仕,在翰林院大概呆了5年左右。)把他一生的主要年华,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题琵琶亭诗”表面上可以说处处唱和白翁的“琵琶行”,亦庄亦谐,但并不悲天悯人,也无豪言壮语,看似平铺直叙,实乃直白心意。
仁夫公在“龙氏宗谱记录”中“以题琵琶亭诗出任湖广江淮双溪南阳山长”之述,联系他“狂驰道路37载,兴学办教” 。怎不让人感到“题琵琶亭诗”就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点,新生活的起点。
“题琵琶亭诗”实际上道出了仁夫公的心声和志向。
《题琵琶亭诗》,怎么会是讥讽“背宋降元”。
也曾有诗家评论,总在妓女云云,这种评说乃围着市井陋俗打转转,一片腐儒愚见。真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矣。
仁夫公“题琵琶亭诗”,或许就是一应酬之作,或许并不想表现什么。但表面字意,仁夫公扑朔迷离的生平,仙风道骨之气节,成为后世宣泄爱国情怀、歌颂民族英雄,褒扬民族气节,鞭挞、嘲讽汉奸卖国贼的一材料、一故事。
但实际上自“题琵琶亭诗”之后,仁夫公的所作所为,成就了他一代名儒、教育家、文学家、诗人、道学之宗。
相比文学成就相当的同郡好友刘诜,还有如我龙氏会同“燕府堂”文渊公祖上三代洁身自好,高矮不仕元。【这当然是一种气节,可赞可叹。】他们也都教馆,但社会影响和民众受益,社会贡献,孰大孰小?
仁夫公狂驰道路37载,兴学办教,大江南北撒下了他辛勤耕耘的汗水。潜心学问,自谦也是大实话:至老还难以穷达易志。
“龙門”、“夫子”,“天下道学之宗”之赞叹和肯定。
他老人家在天之灵安息,问心无愧。九泉之下安心,会心微笑。
附:《琵琶行》(白居易) 【摘句 欣赏】
浔阳江头夜送客……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