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祖敬宗华夏根 龙人志铭中華源(二)
“龍氏祖源”——“历史定论”
中华龙大家庭之一分子——龍姓龙氏
龍姓当自豪
龙姓龍氏是中国已知的40000多个姓氏之一,当今龍氏400多万,占全国人口3%左右,排名82-85位。但龍姓龙氏特与中华龙同名,值得族人骄傲和自豪;但更需族人谨慎和警醒:如何担当这一神圣的“龍”字,如何为之添光增彩。
龍氏起源
华胥(夏)氏——中华民族的伟大圣母——天下龍人之源
“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伏羲”,雷泽中的大人是雷神,雷神就是龙神——雷之声是龙的发音,和雷相伴的闪电是龙的形状。因此,伏羲便是龙神的儿子,女娲便是龙神的女儿,龙的儿女自然要生得“龙身而人面”像汉代画像石画的那样了。这是“龙的传人”一说的最早源头。伏羲和女娲是有“龙祖”之称的,那么,龙祖的妈妈华胥氏自然就是“龙祖之祖”了。中华民族之源头是圣母华胥氏,作为中华龙一分子的龍姓龙氏,其源头当然也是中华圣母华胥氏。
伏羲女娲开创了龍人时代——龍氏姓源的肇端
伏羲时代应是龍氏得以有名字的最早起源。
中国人之最早有姓氏似始于泰皇。史载,在人皇(泰皇)的第三紀(“摄提纪”) 共五十九姓治天下。第四紀(“合雒纪”),以三姓治天下,教人居住在山洞里。第五紀(“连通纪”),以六姓治天下。第六紀(“叙命纪”),以四姓治天下。但都未见明确的姓氏,而且时代当在有巢氏及其前后,无法考证。
“风”是中国人的第一个姓。燧人氏时代,“风”作为其姓,已有明确记载。可以说,“风”是中国人的第一个姓。还有允姓、婼姓,分布在风姓周围。可见当时应不止这几个姓。
伏羲时代开始了龍人时代,开创了以龍命族,以龙纪官的体制。司马贞《补三皇本纪》言伏羲氏“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此“龙師”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乃是以龙命名的各种官长之意),“龙瑞”更非人名(乃是有龙的祥瑞之意)。此乃伏羲正式确立“中华龙”为华夏民族的标志,并直接以龙命名各部门官长,体现和宣示了伏羲乃龙之族。
《五帝考.伏羲氏》:罗奉四年(前7721年)设官分政,以龙紀官。命大庭氏为居龙氏,主管建筑;命薮(sou)魁氏为水龙氏,主管水利;命殷康氏为土龙氏,主管农牧,兼任中官黄龙氏,主管民政;命混沌氏为降龙氏,主管法律;命昊英氏为潜龙氏,负责制甲历;命朱襄氏为飞龙氏,负责制造书契。罗奉五年(前7720年),命粟陆氏居北,为冬官,号黑龙氏;命赫龙氏居南,为夏官,号赤龙氏;命昆吾氏居西,为秋官,号白龙氏;命葛天氏居东,为春官,号青龙氏;命殷康氏居中,为中官,号黄龙氏。
伏羲时任命的这十一大龙官,并非以“龙”赐姓赐名,而且他们本身都有其名。这只不过是以各种名称的“龙”命名的各部门官长,表明龙族之标志。但不排除这些“龙官”的后人,有可能以其任职的“官——龙”(确立的标志——龙及其图腾)为姓为名的。只不过未见明确的传承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龙姓龙氏作为华夏子孙,华夏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与此源头密不可分,渊源明确。
龍氏龙姓的发脉——先龍(伏羲)到 神龍(炎帝)
龙氏族,出自炎帝神龙氏的“先龙”和“神龙”。
炎帝神农氏承继了伏羲以来的行政机制,以龙纪官,龙早已成为华夏民族的标志。
炎帝神农氏即神龙氏族,龙祖中有飞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土龙氏、水龙氏、青龙氏、赤龙氏、白龙氏、黑龙氏及黄龙氏.龙在中国政治、文学、艺术、习俗及信仰中都有鲜明的印迹,成为华夏民族的标志。
以龙的精神信仰主世立国,以龙的名义命族而称龙族。神农氏继承先祖的南蛇图腾宗教传统,在农业立社祭祀中转化为龙神,成为原始农业的保护神,也作为农耕氏族授时制历主宰宇宙的天神,并由此敬授民时,以历法为治,建立农耕社会制度,以龙的精神信仰主世立国,以龙的名义命族而称龙族。据何光岳著《炎黄源流史》称“龙氏族,出自炎帝神龙氏的先龙”;《左传·昭18年》也说“先儒旧说皆云:神龙,炎帝号神农”,传到炎帝之孙四岳伯陵之后,“姜姓之别支有姜氏、戌氏、羌氏、杨氏,杨越为四岳先龙之后”。这表明原始龙族中确有“先龙”和“神龙”发派的母体,神龙即神农炎帝。以龙为信仰而命族的神农炎帝,又经数十继代,而拓开了农耕社会文明。
“龙的传人”—中华民族一体多支的民族文明体系。在古老的中华大地,流迁各方聚结为东胡、北狄、羌人、西戎、东夷. 百濮、南蛮、百越等,是经过炎黄融合的民族分系。他们源远的老家,都发迹于中国人种.龙图腾和文明起源地——以云梦泽(洞庭湖)为主的长江流域和以渭河为主的黄河流域文化融合,是属“华夏儿女”和“炎黄子孙”这一“龙的传人”体系。他们都以龙为崇高信仰,并以龙姓为大宗;他们渊源与共的祖先,在应战自然困境创造历史文明的漫长历程中,皆以龙的精神文明和农业物质文明的聚合力,经过流迁融合,形成了“龙的传人”——中华民族一体多支的民族文明体系。
龍姓——120个大姓中黄帝裔86个中之一。
女娲氏,她同伏羲一样,是起源于云梦泽湖区以南蛇为图腾的母系氏族始祖,也是化生万物的古帝女。女娲处在“洪水汪洋”的时代, 也只能以云梦泽湖区为居。据《康熙字典·女娲》考证:“湖北郧阳县西有女娲炼石补天处,女娲神话很可能产生于楚地。”“郧阳”县,即化石“郧县直立人”祖地,这里的神农架犀牛洞遗址,就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而至1万年前,并出土有与人类共生的蛇的化石。这与母系氏族始祖女娲的图腾祖籍相合。女娲氏的遗裔包括苗、瑶、畲、侗、壮、水、佤、泰、蒙、满、布依、仡佬、高山等民族,都传有始祖女娲“人面蛇身”神,洪水救人、炼石补天和化生万物的神话。
《史记·三皇本纪》说“炎帝神农氏母,曰女登,有娲氏之女,为少典妃”;徐文靖《管硕记》也说:“按《三皇本纪》: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娲氏之女,为少典妃……世称女娲氏,人首蛇身。”这是说,少典氏和有蟜氏原都出自“人首蛇身”的女娲部落,即在游牧时代后期,从女娲部落的“两分组织”(男性组织和女性组织)中分离发展出来的两支世代通婚的胞族,在尚未发明农业的新石器时代之前,少典氏与有蟜氏通婚娶其女叫女登,便生下了神农,为姜性;经数千年之后,少典氏之子又与有蟜氏通婚,娶其女叫附宝,又生下了黄帝,为姬姓。
这就是《帝王世纪》说的:“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宝,其先即炎帝之母家—有蟜氏之女登,曰任姒。有蟜氏之世与少典氏世婚,乃神农之末,少典氏之子又取附宝……生黄帝”。
传说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姒。 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而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据《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西经、大荒东经,北方的犬戎、西方的北狄、东方的东夷都是黄帝后裔
在黄帝后代的发展中,据《世本》一书的统计,从传说时代到先秦时期,曾经有101个方国自称是他的后代。后来,这101个方国又进一步分化出10个氏。加上由颛顼、帝喾、尧、舜、禹等人而来的方国和氏,在总数上大约有800多个。除了其中重复和被淘汰的一小部分,绝大部分直到今天仍然被当做姓氏使用。当然,其中的一些是复姓,另外一些是单姓,在性质上都属于我国古老姓氏的组成部分,并且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中原地区不同时代居于统治地位的部族,如颛顼、帝喾、尧、舜,以及夏、商、周的最高统治集团等,全都说成是黄帝的后裔。这些部族,接连居于统治地位,历时久,势力大,占据的地盘广,所以人丁极其兴旺。通过对120个大姓的研究发现,无论从血缘关系上说,还是从地缘关系上说,黄帝族有许多姓氏与河南密切相关。黄帝族主要有两大分支:一为颛顼族,二为帝喾族。此外,据有关文献记载,匈奴族和鲜卑族同黄帝也有血缘关系,所以,凡出自匈奴族或鲜卑族的姓氏,均列入黄帝族系。
颛顼后裔比较有头绪的,主要有三支:一为舜族,二为禹族,三为陆终族。舜是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史记》说他是颛顼的7世孙,其后代产生出陈、袁、田等姓氏。禹是颛顼的6代孙,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命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担任部落联盟领袖。他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即夏朝,后产生出一些姓氏。陆终是颛顼族系中一位重要人物,其父吴回即祝融,是颛顼的曾孙。陆终有6个儿子,其后曾孕育出一些姓氏。
帝喾是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号高辛氏,《史记》说他是“黄帝之曾孙”,“于颛顼为族子”。他活动的地区主要是豫西和豫北。帝喾后裔中繁衍旺盛的,主要有尧族、商族、周族。尧是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是帝喾之子,其后产生出一些姓氏。商族始祖名契,是帝喾之子,被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赐姓子氏。子姓商族产生的姓氏,一部分直接源于商朝王族,而大多数则出自由殷纣王帝辛的哥哥微子启所建的子姓宋国。周部族始祖名弃,也是帝喾之子,姓姬氏,其后衍生的姓氏多达数百个,不仅为黄帝族之最,而且在整个中华姓氏中也是首屈一指的,被列入当今120大姓的就有47个,其中有一大半出自河南。
属于黄帝族的有86姓,占120姓的72%,即:王、张、刘、陈、杨、周、吴、孙、胡、朱、林、何、郭、罗、宋、郑、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傅、曾、彭、苏、蒋、蔡、贾、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范、石、姚、邹、熊、陆、孔、康、毛、史、顾、侯、邵、孟、龙、万、段、钱、汤、黎、常、 武、乔、赖、庞、樊、兰、殷、施、陶、翟、安、颜、倪、严、牛、温、芦、季、俞、鲁。(《中华姓氏》---炎帝,黄帝传下来的姓氏)
炎黄以来已有直接以龍为姓为名的了。
黄帝时代有“龍行”。
据《竹书纪年》及清人张澍(shu)《姓氏录源》:“黄帝臣有龙行”。龙行名字的出现,佐证了在黄帝时期,先前以龙紀官的那些部族中已有人以“龙”为姓为名了。但也有人解释为:黄帝出行的骏马被称为龙,黄帝本身就是龙,黄帝出行自然是“龙行天下”,后来就把驾驭黄帝马车的人称为“龙行”了。
颛项帝时代“龙邱氏”。
少典之子轩辕,之子昌意,之子颛项。颛项即位后称“高阳”。有记云:“洪海之岛,有神人焉,耳能闻千里之声,目能见千里之毫,永岁不食,帝使人叩之。答曰:游龙遂以龙自见,帝遂以名臣夸黎氏,既官龙氏,亦谓龙邱氏”。
尧舜时代“龙纳言”。
龙在唐尧时已是九大臣之一(禹、皋陶、偰xie 、后稷、伯夷、夔、龍、垂、益)。帝舜时被明确职责为纳言。舜曰:“龙,朕墍(ji)谗(chan)说殄(tian)行,震惊朕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龙在尧舜时,史上有名。明确佐证了先前以龙纪官的部族中有人以“龙”为姓为名了。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龙氏,舜臣也,龙也纳言(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子孙以名为氏。
综上所述可见,龙姓龙氏之总的源头在华胥圣母,以伏羲时代,以龍命族,以龙紀官为肇端。
木本水源。源,根矣,头矣。过去,族内外对我龙氏姓源众说纷纭,有七、八个甚至更多之说,一言撇之,起于多源。当然,也不无道理。但既是溯源,在尽可能追溯的情况下,还人云亦云?
中国姓氏起源可谓多矣。但传统(正统)的多是以封地,以方国,以名,以官为氏。伏羲时代以龍命族,以龙紀官,这就为其后裔以官为姓为氏带来了可能。特别是尧时的大臣龙,舜时被明确为纳言之职。就明证了不是可能,而是实实在在有人以龙为姓为名了。若不是出自那些以龍命族,以龙紀官之氏族后人,是不可能称为龙的。东汉蔡邕给武陵龙氏二修譜赠序也肯定:“龙之为氏盖以官也。”并列举了一系列伏羲时以龙紀官的氏族。
龙氏姓源起自伏羲以龍命族,以龙紀官(这和先祖对龙及其图腾信仰紧密相关,实不可分),明矣。自伏羲以后关于龙氏姓源之种种说法,就不叫源,只可说是其流了。
(2013.8.初稿,2017.10.修订)
(待续)
n 四川 龙一乐
n 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