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垇头龙氏资阳支父系基因Y单倍群源流
2001年2月15日,中、美、日、德、法、英等6国科学家和美国塞莱拉公司联合发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结果——人类基因组草图及初步分析。这也是有史以来最准确、最完整的脊椎动物基因组序列。
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就,不仅是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成为遗传基因医学和生物技术产业开启的标志。
人类基因DNA是揭示人群亲缘关系的最直接证据之一,通过提取、测序、分析史前人类与伴生物种的古DNA来复原现代人的起源、迁徙路径、行为方式和生存面貌,其最新发现与研究成果为人类演化史带来新的认识。因此近年来利用基因血缘寻祖成为新的科学手段。
人类基因组约含6万到10万个基因,由约30亿个碱基对组成,分布在细胞核的23对染色体中。染色体由很长的DNA压缩而成,它是DNA的另一种形态。DNA是由数亿个A、T、C、G组成长长的序列,我们所有的遗传信息正是通过这四种字母进行编写,它们也被叫作碱基。
染色体承载着我们的遗传信息,基中一对染色体决定性别,称作性染色体。
父亲的染色体在给你之前,他自己每一对的两条染色体之间会发生互换,这个过程叫作重组。重组后,父亲再从每对的染色体中随机选择一条染色体给你。同样地,母亲的染色体在给你之前也要经历这个过程。
我们的染色体来自父母,父母的染色体来自祖父母,重组发生在家族每一个人身上,使每一个人的染色体中都有多个祖先的遗传信息,也让家族特征代代传承。但是Y染色体几乎不发生重组,Y染色体总是由父亲传递给儿子,因此 Y 染色体单倍群可以作为家族的基因标记。
在生物分子学上,华夏人群可分为C,D,Q,N,O五大类型人。这五大类人共祖大约在六万年以前。C,D,Q,N,O五大父系Y染色体,在六万至一万六千年前后,从南面、西北面进入华夏大地繁衍生息。当代十四多亿人都是这五大父系Y的后代,只有少部分是近几百年来近由国外加入中华大地。
龙姓的基因标志
据23魔方基因檢測公司祖源数据库显示,龙姓父系Y染色体单倍群类型分布如下:
O-MF12330 占比10.3%。
O-Z25518占比2.8%,
O-FGC61076占比2.7%
O-Y31261 占比1.7%,
O-CTS651 占比1.7%,
D-Z41068 占比1.6%,
O-CTS1621 占比1.6%
23魔方公司现有祖源数据库中,龙姓男性群体内父系属于O-F735类型的用户占到了12.3%,是O-F735全国比例0.52%的23倍多。而且这些龙姓用户的籍贯高度集中在中部的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等省市。据此推测在O-F735的下游O-MF12330存在一支以龙姓为主体的家族。23魔方公司经大范围的人群筛查发现,MF12330的类型占到现代汉族男性人口的0.1%。主要分布于湖南(0.54%)、湖北(0.34%)、重庆(0.32%)三省市,此外在台湾(0.44%)、天津(0.23%)、云南(0.15%)、四川(0.15%)、江西(0.15%)、吉林(0.15%)等省市亦有一定分布。
属于MF12330的用户中,龙姓约占27.5%,为第一大姓。
23魔方基因檢測公司筛选了湘、鄂、云、川几个省份的6个隶属于O-MF12330类型的龙氏家族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这这六个家族全部是属于O-MF12330下的O-MF57495,其主体分布于湘鄂川渝地区的一支龙氏家族。
根据数据库资料,23魔方基因檢測公司将O-MF57495确定为湘鄂川渝龙氏家族基因标志。
O-MF57495在下游分成五大支系

23魔方基因检测公司的统计结果表明,MF57495是一个形成于距今1300年前盛唐时期的支系,在此6个龙氏家族分成了5支,是一个显著的多叉分化。约占中国人口千分之一,以龙氏为主体的家族。该家族主要分布于湘鄂川渝等地。龙姓人口占该类型人口的27.5%。
属于O-MF57495支系的龙氏纸谱,皆记载得姓始祖为舜时纳言龙,记载血缘祖为东汉零陵太守龙伯高,祖籍源于钜鹿,即今河北一帶,古屬燕國。
O-MF57495父系基因Y單倍群檢測屬於磁山文化,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太行山東麓。父系基因Y單倍群檢測結果與紙譜不謀而合,证明紙譜的記載有历代傳承。从多地有纸谱记载的后人测试家族祖源基因DNA来看,绝大多数是爆发于唐代中后期琛,琮,瑊,瑀,琳五公的后裔,与O-MF57495下分为五个支系相符合。在分子家谱中测试的人,显示在唐代有共祖关系,由此可推測O-MF12330为龙伯高公家谱系的主體父系Y單倍體DNA。
随着参加检测的人数增多,数据也会增加,届时更能清晰地了解到龙伯高公主体支系血缘传承的脉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