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平凯背后的山沟里有一支龙氏宗族,心中产生在向往之意。这次在隘门沟龙信美宗亲的邀请下,约上几位宗亲前去拜访。
汽车出了平凯街向西行驶在一片平坦开阔的城乡结合部的田园之间。突然转向乡村公路,沿着一条小溪溯行,两边地势渐窄,到了两条小溪交汇处,有一个很大的现代建筑村落,本以为这就是隘门沟。在信美宗新带领下,汽车继续沿右边小溪溯行,峰回路转,小溪右边,出现一片四周大山环抱的开阔平地,已开垦成粮田。田园间罗列着九堆圆形且很规矩的小山包,小山包上没长一棵小树。整个地形就像一盘国际象棋,一个个小山堆犹如棋子分布在棋盘上。信美告诉我们,很早很早以前,曾经有位风水先生说这是“九牛滚塘”地,有一个非常好的屋场或坟地,若哪个有缘之人遇到此地,基后人必定大富大贵。停车细看,真正感觉有九头水牛在塘中打滚洗澡、嬉戏打闹那激烈争斗的场景。
过了“九牛滚塘”风水宝地,小溪两边的大山突然向小溪挤拢,只留下一条很窄的小山口。感觉就是一道关隘大门,正是战场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在要塞。估计“隘门沟”得名于此吧。过了关隘大门,又是两溪交汇处,停车下来再向右步行就到了小溪源头更窄的小湾。小湾四周都是大山包围着,小湾里住着几户人家,还保留着好几栋古老的木屋。小村里格外宁静,与喧闹的县城形成鲜明的对比。信美宗亲说这就是他们祖公迁来时居住的老屋场。老屋场坐落在高大的青龙山脚一个山湾里,一座青龙山把他们与县城隔绝开了。
难怪他们绕过了“九牛滚塘”宝地,跨进隘门口,选择小溪源头这与世隔绝而四面环山的小地方安生立命。这里山青水秀、土地肥沃,前后均有高山档住了外面的世界。他们把后面的靠山取名青龙山,可见他们是多么巧妙地把天、地、人有机融合。后面大山高耸入云,山上古树葱郁,四季常青。他们姓龙,把山名也融入到自己的姓氏之中,让山泉濅入自己的血脉中去,所以取名“青龙山”。也体现了他们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环保理念。也可能在老家东山集市住久了,看不惯市井小民的斤斤计较、容不得奸商的尔虞我诈,更见不得族派之间的明争暗斗。或许与人争斗太苦太累了吧,想找一个与世无争的宁静处所安居乐业吧。他们世世代代在这里过着养牧种禾、扶槡植麻的自劳自食、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又避免了乱世的险恶。
站在祖宅,可以想象,200年前,始迁祖携妻带子依依不舍地离开湖南东山老家,一步一回头,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来此地。先祖迁来此地的同时还带来了字辈、堂号、民族和民情风俗等龙氏文化。他们定居下来后披荆斩棘,刀耕火种,开基建业,养儿育女。因自然条件太差,生活太苦,他们必须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或许是始迁祖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或许是后孙们为了生活而劳碌奔波,竟然在代代言传口授的过程时连第一、二世祖的名讳、墓葬地都失传了。
其后世继承了他们艰苦创业、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壮大了家业。到了三世祖的玄孙辈应该是家业大发了。为了感恩先祖遗德,三世祖远吉公的玄孙虎榜、虎相、虎才、虎祯、虎松、虎万、虎岩、虎尚七弟兄为其立碑,并注明先祖迁徒路线,这后寻宗问祖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再向屋场左上方走去,到了祖坟地,这里安葬了好几棺龙氏祖坟。远佐公坟墓有碑,只记载孝名。远吉公的碑文太有研究价值了。碑上刻有碑文:“江西吉安府绥宁县移居湖广东山大庙,小地名山村(溪)人氏。乾隆元年(1736年)移居秀山县南洞里隘门沟住坐,广发人丁”。碑的正文“故三祖公龙远吉老大人之神道墓主”。孝名有:玄孙奇宣(奇宣应为曾孙)虎榜 虎相 虎才 虎祯 虎松 虎万 虎岩 虎尚。碑的左边刻有: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立。碑文为从右到左的顺序竖排。
根据碑文推测:墓主人应该是隘门沟龙氏三世祖,一、二世祖名讳及墓葬地均失考。从碑上字派加之口传,这个宗支的字派应是沿用的中州老字派“幸念崇道怀、欲令建表翁、宝廷文武秀、再正通光明、颜定便远志、汉奇虎艳均”。一世始迁祖应为“定”字辈。从右边碑文可以分析先祖们的行踪是:江西吉安——绥宁县(今湖南绥宁县)——湖广(今湖南省一带的统称)——东山大庙(东山侗族乡禹官公祠堂),小地名山溪(估计是铁冲附近)。乾隆元年(1736年)迁来秀山“南洞里”即“今中和镇与中和区的平凯、官庄、红岩乡和涌图乡部分.......”(摘自《秀山县志》2001.8),现在升级为平凯街道。“隘门沟”解放后改为“爱民沟”。远吉公的玄孙辈于光绪十四年(1888)为之立碑。于是,我们可用算术方法计算:
1888-1736=152年。即,从“定”字辈一世祖迁来此地,到远吉公的玄孙“虎”字辈立碑相距152年,“虎”字辈应是联名门沟的七世祖。至此已发展7代子孙了。
我们还可以计算:
2021-1888=133(年),即,“虎”字辈们立碑距今133年,已经发展到“道”字辈,又发展了6世裔孙。
2021-1736=285(年),即,隘门沟龙氏宗支始祖迁来秀山已经280多年了。可以推测,隘门沟龙氏宗族在这280多年里,发展了13世裔孙。
285÷13≈21.9(年)。即,约每21.9年发展一代裔孙。这与一般氏族的人丁发展规律基本吻合。
相传,远佐公有一子抱给当地雷姓作寄子,龙雷二姓约定其子孙永不改姓,永远姓雷。现在雷姓人口已超过我们龙姓了。一到现在,我们龙雷二姓都以兄弟姐妹相称且不通婚,我们还年年相约一起去远佐公(婆)坟前祭祖。这一善举,印证了龙氏宗族与人邻为友的美德。
今天有隘门沟(爱民沟)龙氏宗支,一直传承着先祖们一代代相传的遁世避乱、与世无争又与邻为友的传统美德。过着安闭处在的田园生活。
二〇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