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古八番”土司司治历史溯源
□施国俊 李怀昌
惠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五代建古八番至今,经历了无数历史风雨的洗礼,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探索其历史的遗迹对于我们温故知新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惠水在唐朝时期为黔中道在州下属的清兰县辖地。五代后晋高祖天福五年(公元940年)楚设置南宁州(在今城南 8公里的卧龙岗),属夔州路绍庆府。元至元十五年(公元 1278年)置西南番安抚司。次年又增置七安抚司和三长官司,即:方番河中府安抚司;小龙番静蛮军安抚司;大龙番应天府安抚司;卧龙番南宁州安抚司;洪番永盛军安抚司;程番永盛军安抚司;卢番静海军安抚司;韦番蛮夷长官司:木瓜仡佬蛮夷长官司(长顺县属睦化), 明初原为安抚司和长官司相继归顺。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起,在今惠水和长顺县的睦化和代化一带置十六长官司:即上马桥司、小程番司、卢番司、罗番司、韦番司、程番司、方番司、洪番司、卧龙番司、小龙番司、大龙番司、金石番司、卢山司、木瓜司(亦称“木官”)、麻响司,大华司,以程番长官司为首,属贵州卫,各授土司长官。
英宗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原属定番州的木瓜、麻响、大华三长官司属金筑安抚司。司治在今长顺县属的睦化。在十三长官司中,除卢山司外,其余十二长官司均在惠水涟江两岸平坝地区,今好花红乡辉岩村的衙里头为牛路长官司,是大龙副司的设置。
上马桥副司仍在上马桥司附近,大华副司外委士舍和木官外委士舍,司治在惠水县城西南约70公里的打引场,原土司唐氏,汉族, 改土归流后,土司崩溃,土司官员溜走,留下来的少数村民与当地的布依族融合演变为布依族。
当时,各土司司治位置的分布为:
程番长官司:程氏,后裔汉族。隆庆二年(公元1567年)程番府移贵阳改称贵阳府后,司治由县城东街迁城南一公里的“清溪吐珠”所在景区名“程番”,时辖56寨。司衙早废。
卢番长官司:卢氏,后裔汉族,司治在县城的约2公里的户番,时辖10寨。司衙早废。1980年在姚哨发现“卢番长官司”钢质印章。
方番长官司:方氏,后裔汉族。司治在城南六公里涟江东岸丘陵坡地,名“方番坡”,时辖23寨,司衙早废。
洪番长官司:洪氏,后裔汉族。司治在县城南,5.5公里涟江西0.5公里的洪番,时辖13寨,司衙早废。
卧龙番长官司:龙氏,后裔汉族。司治在县城南8公里的卧龙岗,时辖19寨。卧龙番先祖“怀远大将军”龙德寿墓在惠(水)罗(甸)公路西侧长坡,今存完好,还有“卧龙营”石刻移存墓前。
小龙番长官司:龙氏,后裔汉族,亦有少数龙姓与其它地区与苗族融合,演变为苗族。司治原在县城南8.5公里的旧衙寨,清乾隆年间迁至小龙鱼粱,时辖12寨,司衙早废,1986年7月18日发现“小龙番长官司”铜质印章。
大龙番长官司:龙氏,后裔汉族,司治原在三都场西南约1公里的涟江河畔的旧司,后来迁至三都场西面的“大龙苑”, 时辖27寨,司衙仍存几间破旧的瓦屋。
罗番长官司:龙氏,后裔汉族,司治在县城南11公里的三都场西侧罗番苑,紧连大龙番司址,时辖4寨。司衙仍存几间旧朽瓦屋。
金石番长官司:石氏,后裔汉族。司治在县城南10公里的“下金石”,司址附近今仍有“上衙’、“下衙’、“老衙’、“旧衙”之称,时辖9寨,司衙早废。1990年3月发现“金石番长官司”铜质印章。
上马桥长官司:方氏,后裔汉族,司治在县城东北公里的上马司。 时辖7寨(其中:上马桥正司辖三大寨,上马桥副司辖4寨),副司司址早废。
小程番官司:程氏,后裔汉族。司治在县城东北约6公里涟江西岸的旧司,后迁至涟江东岸濛涟的小程苑,时辖9寨,司衙早废。
韦番长安司,韦氏,后裔汉族。司治在县城南3公里涟江东岸社文山下今杜家坟山,后迁至高旺寨东侧名“韦番”,司衙早废。
卢山长官司:卢氏,后裔汉族。司治在县城西南40公里的卢山场的“屯上”,时统辖72寨,司衙早废。
牛路长官司:龙氏,后裔汉族。司治在县城南18公里涟江西约1公里的岩上“衙里头”,时统辖5寨,是大龙司设的副司,司衙早废。
木官长官司:顾氏,后裔汉族。司治在县城南60公里,今长顺县属的睦化附近,时辖38寨(其中正司 20寨,副司18寨),司衙早废。
麻响长官司:狄氏,汉族。司治在县城南60公里,今长顺县属的睦化附近,时辖14寨。司衙早废。
大华长官司:石氏,后裔汉族。司治在县城南60公里,今长顺县属的睦化(,时辖31寨(其中:大华正司2寨,副司29寨)司衙早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