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氏姓源
姓,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
古代社会姓氏的出现,是文明的一再发展。有了姓氏,原始社会中的人类,才彻底告别“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的蒙昧状况。
姓氏的来源,有的产生于图腾,有的产生于神话传说;有的以国名为氏,有的以地名为名,有的以字、名、次、谥为氏,有的以官、爵、技、事为氏,还有皇帝赐姓,避讳改姓,“胡姓汉化”等等。
宋郑樵《通志·氏族录序》云:“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这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
中华民族的姓氏有五六千年的历史。据1996年版《中华姓氏大辞典》,从古到今,中华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有一万一千九百六十九个。传说,三皇之首的伏羲氏,画八卦,正姓氏。姓字由“女”和“生”构成,表明姓氏最初是以母系血缘为标志来进行区分的。所以,最古老的姓氏姬、姚、姜、嬴等带“女”字。
汉氏族龙姓是古老的姓氏之一,据1987年5月3日《人民日报》报导,在100个汉族姓氏中,龙姓按人口数量列第85位,约占现全国总人中的0.24%。
1
王延寿在《玄中记》中说:伏羲龙身,女娲蛇躯。“龙”,是古老的氏族太昊伏羲氏的图腾微号。后来,被征服的部落改变自己的图腾崇拜,也以龙为图腾微号,于是有了造书契的飞龙氏,造甲历的潜龙氏,造屋庐的居龙氏,驱民害的降龙氏,治田畴的土龙氏,以及水龙氏、青龙氏、应龙氏等等。龙,是神话中的动物,长着麒麟的角,凤凰的尾,鹰的爪……《康熙字典》注曰:[说文]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辞源》注曰:旧说谓鳞虫之长,能兴云雨,利万物,故为四灵之一。[易]“飞龙在天,大人造也。”后因以喻君上。[左传]“深山大泽,实生龙蛇。”故喻非常之人皆曰龙。今版《辞海》注曰: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
从古到今,龙文化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现代,我们都说,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有腾飞与奋发、雄壮与威武的气势。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2
龙姓的起源,有下面几种说法:
一、清人张澍《姓氏寻源》:“黄帝臣有龙行。”
二、宋陈彭年等重修的《广韵》:龙,舜纳言龙之后。
三、东晋常璩撰《华阳国志》:牂牁大姓中有龙氏。
四、唐李延寿《北史》:且弥王、焉耆国王为龙氏。
五、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龙氏,舜臣也,龙为纳言,子孙以名为氏。”又说,董父,巳姓,以豢龙而为舜赐姓豢龙氏。
六、《姓氏考略》:出于御龙氏。刘累,以董父为师,豢龙很有成绩,夏帝孔甲赐为御龙氏,其后裔中,有以龙为氏者。
龙氏姓源的这六种说法,说明大概念的中华民族中的龙氏来源,有两大部分:一为汉族中的龙氏,一为少数民族中的龙氏。汉族中的龙氏,来源有三:一以舜臣龙之名为姓;一以豢龙氏为姓,即董父的后裔;一以御龙氏为姓,即刘累的后裔,刘姓的一个分支。
其依据分别为:
《尚书·虞书·舜典》载:“帝曰,龙,朕疾谗说殄行,震惊朕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龙为人名,舜帝之臣。
《大戴 礼记·五帝篇》称:三皇五帝出巡乘龙,有的还要乘两条龙,这样便需要养龙的豢龙氏,驾龙的御龙氏。因此,《元和姓纂》说,董父是为舜帝豢龙的,于是赐姓豢龙氏。《姓氏考略》一书,说陶唐氏的后裔刘累是御龙的,刘累的后人中的一支便以龙为姓。
窃以为,龙是神话中的动物,以图腾出现,乘龙、豢龙、御龙纯为子虚乌有,为神话传说。宋人清人说董父豢龙,刘累御龙,便属无稽之谈了。若说有的龙氏得姓于此,有点使人觉得虚无缥缈和不可信。
龙氏永新世系,得姓于舜臣纳言龙。历修族谱中,都有记载。纳言龙,除载于《尚书》(书经),亦载于《史记》第一卷五帝本纪。并曰:“龙主宾客,远人至。”
关于新疆及西南少数民族中的龙姓,据有关方面的专家说,这与商代的龙方有关系。商代的龙方,起源地是青海的龙支谷,北魏于此设龙支县,龙支即龙氏,有龙氏族的始居地,后随炎帝后裔东迁,到达陕西洋县,河南太康县,山东巨野县和泰安市西南一带;还有一支龙姓南迁到了安微宿县、怀远县,他们与当地的舒人结合,建立了龙舒国,后为楚所灭。留在岷山的龙姓有一部分沿嘉陵江下行,入川后与白马姜汇合,出现了NONG人,这个NONG人就是由马和龙两个字合成的,NONG人有一支南迁,进入四川各地,还到达湖南和云南的一些地区。另一支由蜀中南迁于贵州,明清时形成牂牁大姓;唐宋时形成龙番,其酋长皆姓龙;明清时发展成为“龙家”,融入汉、布衣、水、苗各族,青海龙氏有一支西迁经甘肃敦煌西南至新疆,建立且弥国、焉耆国、国王都姓龙。因靠近古丝绸路,曾繁荣一时。特别是焉耆国龙会当国王时声威远震,后来龙会之子即位,归顺后凉主吕光。焉耆人与汉族结合,难以区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龙姓了。
汉民族的龙姓与少数民族中的龙姓是有区别的。以彝族中龙姓为例:其义为龙氏族,彝语为卢丝普(音),假借汉姓为龙。(民族学家马学良着《云南彝族礼俗研究文集》)。
3
因《竹书纪年》称,黄帝居有熊(今河南新郑),龙为黄帝臣,说龙姓最早出自河南;第二种说法,认为舜的活动地域主要是晋南地区,此支龙姓出自山西;第三种说法,()郡所在今贵州凯里县西北;第四种说法,且弥,焉耆国在今新疆。这是龙姓的始居这地。
4
中国的龙氏,据《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载:并州太原郡二十七姓有龙氏,秦州天水郡二十姓有龙氏。《太平寰宇记》载:荆州武昌郡六姓有龙氏,秦州天水郡七姓有龙氏。因此,中国龙氏郡望有二,一为武陵郡,一为天水郡。武陵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义陵(今湖南溆浦南),包括今湖北长阳、五峰、鹤峰、来凤等县,湖南沅江流域以西,贵州东部及广东三江、龙胜等地。东汉移治临元(今湖南常德市西)。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西晋时移至上卦(今天水市)。北魏时相当于今天水、秦安、甘谷等市县地。
郡望为武陵郡的龙氏,称武陵世系。武陵世系以东汉零陵太守龙述为始祖。龙述,汉族。《资治通鉴》载:龙述,京兆人。因汉伏波将军马援称龙述“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谨约节俭,廉公有威。”马援说这是龙述的八德,汉光武帝称龙述“堪为世人师”。所以,武陵世系龙氏,堂号《世师堂》,又称,《八德堂》。
5
永新龙氏的基祖为龙述第二十八世孙龙庚。汉末文学家蔡邕所撰《武陵龙氏重订家谱序》称,“溯厥由来,系帝以龙纪官,以官为氏,龙作纳言,其肇端龙氏得姓于舜臣龙。”永新龙氏历修族谱,一一记载明白。因此,永新世系龙氏,是以舜臣纳言龙之名为姓的一支,为武陵世系中的一支。
西仲公开基永新,第五世有钦、琮、咸、禹、琳五人,五子皆登科出仕,龙咸因官四川其裔孙居于四川等地,龙禹因官安远裔孙居于贵州等地,龙钦、龙琮、龙琳的裔孙中又有分徙湖南、广东、四川等地者。西仲公裔孙,在江西永新县境内便有七千馀户。据现在搜集到的自永新分徙去的龙氏的资料,西仲公嗣孙在中国分布有十余个省市和港、澳、台地区,并有侨居欧、美诸国者。江西省内永新县外其余各县龙氏,总共有七八千户;湖南、广东两省,各有近万户;四川有数千户,云南、贵州等省因人力有限未搜集到资料,据称人丁数更不少。族大人众,永新县外各支龙氏,凡属西仲公嗣孙,统称永新世系。永新世系龙氏,堂号为《思古堂》。